
"唱歌的蝴蝶"在中韓領導人會談中引發憧憬:韓流禁令有望解除?
在一次備受矚目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歡迎晚宴上,韓國總統李在明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到一隻飛舞的蝴蝶,並幽默地說:「蝴蝶本應悄然飛翔,這隻卻發出聲響。希望明年能製出一隻真正的蝴蝶。」習近平主席則回應道:「或許我們該製出一隻會唱歌的蝴蝶?」
隨後,習近平主席在晚宴上分享了與李總統的這段對話,並表示:「希望這美麗的蝴蝶能飛到(下屆APEC主辦地)汕頭,並在那裡歌唱。」
這段對話宛如莊子夢蝶的寓言,充滿詩意,但也引發了外界的聯想:如果將「蝴蝶」替換為「韓流」,似乎就能完美契合當前的局勢。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長期以來對韓流的限制(限韓令)有望解除?「希望K-pop能在汕頭響起」的願望,似乎讓業界重新燃起了希望。
中國市場龐大,年輕一代對K-pop的需求依然強勁。中國擁有三十多個可容納五萬人以上的大型演出場館,市場規模驚人。一旦限韓令解除,K-pop企劃公司預計可望實現數千億韓元的營收增長。同時,中國為振興經濟,似乎也無法永遠忽視「能帶來收益的K-culture」。
然而,對於韓國的中小型企劃公司而言,情況則顯得更加迫切。國內乃至歐美、亞洲市場的「金脈」幾乎已枯竭,海外演唱會頻繁舉辦,幾乎沒有能擠進去的空間。普遍認為,長期以來被阻斷的中國市場,是唯一的生路。
一位韓國歌謠界相關人士表示:「中國市場長期關閉,導致演出行業幾乎瀕臨破產。限韓令的解除,對小型企劃公司而言是唯一的希望。」他還提到:「10月到12月是新人歌手發行專輯的淡季,但現在所有企劃公司都在發行專輯,這都源於對中國市場解禁的期待。」
雖然「限韓令解除」尚未有明確的跡象,但一個令人關注的現象是,中國國內演藝人員的片酬正不斷飆升。
自2016年限韓令開始後,中國不僅限制韓國藝人,也限制了海外明星的訪中。這導致中國國內藝人的「稀缺性」急劇增加。據悉,中國藝人的片酬比例已高達製作費用的70%,遠超韓國或好萊塢演員的20%-30%。
該人士補充道:「聽說那些實力不足的中國藝人片酬過高,而且『甲方霸權』現象也很嚴重。相比之下,韓國藝人成本較低,且實力出眾。中國國內部分人士也希望解除限韓令。」
但並非一片光明。自2016年以來,雖然與中國進行了多次溝通,但限韓令的門檻依然存在。特別是強調自由奔放和個性的K-pop,與強調「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共產主義體制之間存在潛在的衝突,這也讓中國政權感到猶豫。
中國政府的強硬管控邏輯,從對K-pop粉絲文化的直接限制中可見一斑。2021年,中國當局透過「清朗行動」,禁止付費投票、禁止發布藝人排行榜等,對「粉絲經濟」進行了嚴厲打擊。當時,包括BTS、IU在內的一些韓國偶像的大型粉絲微博帳號,也因「非理性追星行為」而被停用。
一位演藝界相關人士表示:「每次都只是說說,然後又不了了之。關鍵在於5000席位以上的演出能否解禁。目前,在不唱歌的前提下,粉絲見面會是可以進行的。我們非常期盼限韓令解除,但要樂觀看待,仍然存在不少變數。」
許多中國網友對領導人談話中提及的「蝴蝶」象徵著韓流的解禁感到興奮,紛紛表示「希望K-pop早日重返中國舞台」、「期待已久的時刻終於要來了嗎?」。但也有部分網友謹慎表示,這只是領導人之間的友好互動,實際政策走向仍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