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劇《築夢》聚焦年輕藝術家生命韌性,馬克鏡頭下的「愛與失去」深刻動人
音樂劇《築夢》(Rent)深刻描繪了年輕藝術家的夢想、愛情、傷痛與治癒,儘管社會將他們視為沉迷藥物的病人或無用的反派,但他們內心卻擁有一顆最純潔的心。
在劇中,唯一能倖存下來的「馬克」(Mark)即使面對死亡的威脅,仍舊用鏡頭捕捉下朋友們互相扶持、關愛的「525,600分鐘的愛」(Seasons of Love)。
對於這些紐約東村的藝術家們來說,時間是極其珍貴的。在電力供應不穩、缺乏暖氣的破舊住所裡,他們度過的每一刻都彌足珍貴。儘管最後能見證這一切的,只有「馬克」一人,但他努力記錄下這一切,為的是讓朋友們能永遠活在彼此的記憶裡。
此次重返舞台的《築夢》,是該劇14年來的第三個季度,除了部分原有班底外,幾乎全換上了新演員。飾演串聯劇情的「馬克」一角,也由新加入的陳泰和(Jin Tae-hwa)與梁熙俊(Yang Hee-joon)擔綱演出。
「馬克」透過將一年的時間以分鐘計算,記錄下與朋友們共同經歷的喜怒哀樂的每一個瞬間。
「馬克的攝影機」對朋友們來說有著複雜的意義。在美好的時刻,他的拍攝是歡樂的遊戲;但在不順遂時,卻可能成為被誤解的工具。由於「馬克」夢想成為紀錄片導演,這也加深了某些時刻的矛盾。
飾演「馬克」的陳泰和與梁熙俊最近接受《體育首爾》採訪,他們坦誠地分享了「馬克」鏡頭下人物們不同人生交織的共同點,以及他們想透過「馬克」這個角色傳達的故事。
陳泰和表示:「排練時,我感覺到許多歌曲都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不只「馬克」,或是「羅傑」(Roger)感到孤獨,深入了解角色後,發現每個人都如此孤獨。《築夢》講述的是劇中人物、旁觀者,乃至整個社會中孤獨者的故事。因此,我們更加呼喊『愛』。」
他接著說:「我們試圖透過鏡頭去看到他們孤獨的模樣。因為我們即將面臨送別他們的過程,所以無法直視,也無法承受。這種情感會在與「羅傑」的爭執戲中爆發出來。 「羅傑」知道我們躲在鏡頭後面。這份情感會在對白和歌曲中傳達。我想,面對與大家的離別,『馬克』選擇透過拍攝來逃避。」
梁熙俊補充道:「我認為問題是從「馬克」為何選擇拍攝紀錄片開始。正如歌詞所述,因為朋友們所面對的現實,以及他們感受到的喜悅、悲傷、憤怒,比虛構的故事更加離奇、不真實且沉重。他不僅想記錄下他們美麗的一面,也渴望捕捉他們不願示人的陰暗面。」
從聖誕夜開始倒數的時鐘,一年過去,走到了525,600分鐘。「築夢」提醒著人們回憶逝去的親友,並體悟當下愛的珍貴。該劇將持續公演至明年2月25日,地點在首爾江南區COEX新韓卡藝術劇場。
許多韓國網友對音樂劇《築夢》中「馬克」的角色及其拍攝的意義感到深刻。有粉絲留言:「『馬克』的鏡頭捕捉了我們都會忽略的日常,真的好感動。」更有網友表示:「這部劇讓我重新思考了生命的價值和身邊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