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節慶「試播實驗」消失,電視台日益保守
Doyoon Jang · 2025年9月24日 21:09
過去,對韓國電視台而言,中秋節(추석)長假是展示新綜藝節目形式的實驗場所。
電視台鎖定闔家觀賞的觀眾群,透過製作「試播」節目,觀察觀眾反應,並將成功的節目延續為固定播出,案例屢見不鮮。KBS2的《超人回來了》便是其中代表,該節目於2013年中秋節以試播形式首度亮相後,至今已播出超過十年,深受觀眾喜愛。
然而,這種「中秋試播」的傳統如今已幾乎消失。放眼今年節目編排,除了MBC的《全國第一》(전국1등)外,難以找到作為節日特別節目推出的新試播節目。
此變化的背景在於OTT市場的快速成長,以及觀眾內容消費習慣的轉變。Netflix、Disney+等OTT平台提供了隨時隨地觀看內容的便利環境,削弱了僅在節慶期間播出的特別節目的吸引力。
此外,電視台內部的財政困難也成為關鍵因素。節慶試播節目製作成本高昂,且失敗風險甚大,使得電視台在當前難以承擔如此重大的投資。
文化評論家河在根(하재근)表示:「電視台在嘗試新內容上變得愈發消極和保守」,並預測在財政困境下,這種趨勢將會加劇。大眾文化評論家鄭德賢(정덕현)指出:「隨著無線電視台影響力的下降及投資縮減,導致實驗性內容製作減少的現實」,並特別提到連音樂類綜藝節目的試播都逐漸消失的趨勢。
總而言之,曾是節慶象徵的「試播實驗」場地,如今已被經過驗證的既有節目形式所取代,觀眾們期待的全新內容也日益難尋。在OTT所提供的多元化內容夾擊下,無線電視台正日益固守於更為安全的選擇。
過去,節慶對於電視台而言,是測試新節目概念的絕佳機會。電視台利用闔家觀賞的黃金時段推出試播節目,藉此了解觀眾的反應,並成功地將這些節目納入固定播出。這種實驗精神甚至催生了諸如《超人回來了》這類長壽綜藝節目。然而,由於媒體環境的轉變及電視台面臨的財務挑戰,這種實驗精神的式微令人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