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朴赞郁新片《无处可逃》:深刻洞察中年失业者的艰难现实
2月24日上映的朴赞郁导演的新作《无处可逃》正以其展现导演新一面而备受观众好评。
影片围绕着在“太阳造纸”工作了25年的主人公万洙(化名)突然被解雇的故事展开。被外资收购的公司进行结构性裁员,将万洙逼入了绝境。他寄予厚望的新工作地点“文造纸”也面临着产业自动化的严峻挑战。尽管担任管理职位,但万洙一直认为自己是蓝领工人,如今他处于随时可能失业的危险境地。
电影中,阳光成为了折磨万洙的象征性元素。无论是求职面试现场,还是日落时分刺眼的阳光,都成为了模糊他判断力的因素。与通常描绘的温暖阳光不同,影片中的阳光反而象征性地暗示了他严酷的现实和暗淡的未来,从而增加了紧张感。就像阳光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一样,失业也被描绘成可能降临在任何人身上的灾难。
正如片名《无处可逃》所暗示的,影片不断强调个人选择及其带来的责任。失业后,万洙有机会反思,他可以听从妻子美里(孙艺珍 饰)的建议,卖掉房子,精简生活,去寻求其他出路;也可以像时祖(车胜元 饰)一样,忍受暂时的屈辱,另谋生计。美里本可以揭露真相,范模(李星民 饰)也可以遵从岳父的建议,开设音乐咖啡馆。影片暗示,失业后的态度比失业本身更为重要。然而,片中人物却错失了机会,并将自己的选择合理化为“无处可逃”。
影片中首次出现“无处可逃”的台词,是在海外经营者通知万洙进行结构性裁员时。在资本逻辑面前,拥有25年工龄的劳动者沦为了数字。但影片也暗示,尽管个人选择看似有限,但法人或团体所拥有的选择范围则更为广阔。解雇并非唯一解决办法,影片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提出了质疑。
此外,万洙因失业而失去自尊,对妻子表现出偏执的态度。在求职面试中他显得犹豫不决,但翻看妻子衣物时却毫不迟疑。这揭示了人在失去理智时,会对最亲近的人施加暴力的弱点。与之前强调与同事的团结不同,在求职面试中,他表现出只顾自己生存的姿态。失去经济能力的万洙变得懦弱。然而,影片也提醒我们,即使在困顿之中,也可以做出非暴力的选择,为观众提供了反思的机会。
朴赞郁导演以轻描淡写的方式描绘了万洙的现实、懦弱和暴力。在生存问题的面前,一切似乎都显得相对轻松,但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又能从中获得笑声与苦涩。 《无处可逃》是一部从远处看是喜剧,从近处看是悲剧的黑色幽默电影。对于经历过求职和再就业的人们,尤其是40至50多岁的中年人群,这部影片将引起深刻的共鸣。与《老男孩》、《小姐》等前作中犀利描绘的复仇与爱情故事不同,朴赞郁导演在本片中以一种更为缓和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更普遍的故事。直观的导演手法展现出与前作不同的魅力,给观众带来了复杂的情感体验。
朴赞郁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犀利的执导手法而闻名。他的前作,如《老男孩》、《小姐》和《分手的决心》,均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此次的《无处可逃》因讲述了与以往作品不同的叙事风格,拓宽了他的艺术表现领域。